天天宗合久久超碰91超碰|欧美亚日韩黄色网|久草综合2020|久草视频综合网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治愈系“團寵”相約“云陪伴”

2025-08-13 09:17
來源:半月談網

半月談記者 姜辰蓉

大腦袋、大眼睛、胖乎乎、圓滾滾,加上標志性的黑眼圈和憨態(tài)可掬的動作,讓自帶“萌”光環(huán)的大熊貓成為全球“團寵”。伴隨網絡短視頻和社交媒體直播的興起,許多人加入“云吸熊貓”“云養(yǎng)熊貓”的行列。在抖音等網絡平臺,許多熊貓視頻往往會貼上“治愈”“減壓”等標簽,評論區(qū)里滿是“被治愈了”“壓力瞬間沒了”的留言。這一黑白相間的生靈正跨越地域與文化,成為人們情緒的“解壓閥”。

從上古神獸到直擊“心趴”的軟萌

在古代,大熊貓一直被視為猛獸。在民間傳說中,“中華三祖”之一的蚩尤在涿鹿之戰(zhàn)中的坐騎就是大熊貓,古稱“食鐵獸”。晉人郭璞在注釋《山海經》時提到它:“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

如今,人們能在動物園和保護基地中近距離一睹熊貓風采,雖然體形較大,但圓潤可愛、憨頭憨腦才是其“真面目”?!靶茇埖耐饷?、身材、一舉一動都踩在了人們‘萌’與‘可愛’的審美本能上,那對作為點睛之筆最有辨識度的黑眼圈,從視覺上放大了圓滾滾的眼睛,與嬰兒一樣有著比例上比成年人更大的眼睛,讓我們本能地覺得它安全、無辜、可憐愛?!标兾饕晃恍障牡男茇垚酆谜哒f,“它們有短小胖實的四肢,還有靈活的指頭,能坐著抱著竹筍啃,感覺憨憨的。熊貓幼崽還像嬰兒一樣用奶瓶喝奶,躺搖籃睡覺,能激發(fā)人的母性,讓人保護欲爆棚?!?/p>

優(yōu)越的外形和獨一無二的氣質,讓大熊貓具備俘獲人類“芳心”的顏值條件。網友表示,其稀有性也增加了人們對大熊貓的關注和喜愛。

7月4日,大熊貓“和花”在它五歲生日這天享用自己的“生日蛋糕” 楊寅 攝

有學者撰文指出,大熊貓憨厚、軟萌、有親和力,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謀而合”——大熊貓雖自身強大,但一般不會主動攻擊弱小動物,能夠與其他物種和諧共處,頗具“大家風范”,體現(xiàn)了“和”文化的精神內涵,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和傳承的和平、和睦與和諧。

從1957年開始,大熊貓就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建立友好關系的“和平大使”,傳遞著真誠和友善,架起了中國和世界友誼的橋梁。

短視頻、慢直播帶動“全民吸貓”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與熊貓在網絡空間實現(xiàn)了“零距離”的親密接觸,“全民吸貓”時代到來。除了央視網熊貓頻道,在抖音、快手、微博等許多網絡社交平臺上,熊貓視頻和熊貓直播已是成熟的板塊內容,每天有數以千萬甚至數以億計的人線上觀看大熊貓,并由此催生“云養(yǎng)熊貓”產業(yè)鏈。一些動物園、保護基地通過熊貓直播成為網紅打卡地,實現(xiàn)收入倍增。

密集的短視頻和長時間的慢直播,讓大熊貓更多面、更立體地展示在人們面前,也讓人們看到大熊貓不同個體的外形、性格和生活習慣差異,“粽子寶寶”花花、“八百個心眼子”的七仔、“喜歡整活”的飛云、“扳手耳朵”阿寶……大量網友成為熊貓的粉絲,甚至有的熊貓還有了自己的專屬粉絲。

對于25歲的上班族周楠來說,這些熊貓視頻則是她的“下飯神器”“放松搭子”?!翱催@些不需要連貫性、不需要費腦子,也不需要安排固定時間,特別適合上班族利用工作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來放松、休息。”周楠說。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副院長張宏邦分析,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直播和各類熊貓視頻的火爆是當前社會情緒傳播的典型案例,即非語言信息(如表情、動作、音樂)通過媒介引發(fā)受眾的共情反應。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慢節(jié)奏進食的慵懶行為等,通過短視頻特寫鏡頭、治愈系配樂的視聽強化,使觀眾產生滿足感。

此外,網絡直播的實時性打破了時空界限,讓用戶獲得“云陪伴”體驗。24小時熊貓日常生活的“慢直播”模式,更加契合人們碎片化時間的即時休閑娛樂需求。

填補人類情緒缺口,學會與自我和解

靜靜是西安一所高校研一學生,23歲的她是一名深度“熊貓粉”。她告訴半月談記者:“每當學習緊張或者考前復習快要崩潰的時候,我就打開熊貓視頻,看它們在草地上打滾、慢悠悠地吃竹子,瞬間就覺得不慌了?!膘o靜打開手機,壁紙就是大熊貓“花花”和“萌蘭”。“你看它們明明塊頭很大,卻總干些調皮的事。爬樹把自己卡住、搶飼養(yǎng)員手里的蘋果,就跟小朋友一樣。實在是太可愛了!”靜靜笑著說,“和其他娛樂相比,看熊貓直播只需要躺著刷手機就行,簡直是我的‘懶人解壓神器’?!?/p>

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靜靜對大熊貓的喜愛“愈上層樓”。“我加了“花花”和“萌蘭”的微博粉絲群,每天跟群友們分享它們的新動態(tài)?!彼f,在快節(jié)奏生活中,大熊貓卻是悠哉、松弛、簡單的,它們的生活中只有竹子、發(fā)呆、玩樂?!翱此鼈兟朴瞥灾褡?,掛在樹上,我的心情就會特別平靜。大熊貓不僅陪伴了我,還不斷在治愈我?!?/p>

7月17日,臥龍神樹坪基地舉辦大熊貓集體生日會。大批游客前往臥龍神樹坪基地拍照記錄大熊貓集體生日

周楠也深有同感:“看到它們有山有水有點竹子就過得很閑適,我就會提醒自己不要太緊繃,生活除了KPI(關鍵績效指標),還有很多可愛的東西值得去關注、去體驗。”

哈爾濱市第一??漆t(yī)院精神科醫(yī)師郭麗指出,研究表明,與動物互動可以降低人的壓力水平,提高心情愉悅度。通過觀察大熊貓的行為,人們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增強自我認知和情感調節(jié)能力。

大熊貓每天花費14個小時進食、8個小時睡眠,緩慢的行動節(jié)奏與人類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存壓力形成鮮明對比。專家指出,一些年輕人面臨學業(yè)、職場、婚戀等多重壓力時,大熊貓的“慢生活”成為對抗焦慮的鏡像。人們癡迷于觀看其咀嚼竹子、打滾等行為,實質是大腦通過“軟性刺激”實現(xiàn)注意力轉移,形成情緒緩沖。男女老少對大熊貓的喜愛,源自生物對慢節(jié)奏生存狀態(tài)的本能向往。如今,大熊貓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成為人類緩解壓力的重要途徑。

張宏邦認為,熊貓粉絲通過超話打卡、表情包創(chuàng)作、二次剪輯等參與式傳播,構建了情感共同體。這種參與行為通過解構熊貓形象,完成對自我情緒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本身就是一種解壓方式。大熊貓成為人們的“情緒解壓閥”,揭示了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密碼——通過情感共鳴滿足受眾需求。對于年輕人而言,“云吸熊貓”既是壓力釋放的出口,也折射出他們對慢生活的深層渴望。

大熊貓的治愈力實為人們自身心理投射,也是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映照。作為國寶的大熊貓,從一個新的維度填補人類的情緒缺口,讓人們獲得放松與寧靜、治愈與松弛,學會與自我和解。這也是未來值得深入探索的熊貓經濟社會學命題。(參與采寫:王佳鈺)

責任編輯:王亞冉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