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宗合久久超碰91超碰|欧美亚日韩黄色网|久草综合2020|久草视频综合网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避免AI成為應試“利器”

2025-07-02 17:11
來源:半月談網(wǎng)

半月談記者? 原碧霞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應用和普及,對教育提出了劃時代的新要求。今年年初發(fā)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對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作出重要部署,具體的政策細化方案文件隨后連續(xù)出臺。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模式正在加速重構。這將對學校、家庭帶來哪些影響和挑戰(zhàn)?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我們該培養(yǎng)孩子什么樣的能力?帶著這些問題,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錫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唐江澎。

不變沒有未來,亂變沒有當下

半月談記者:“人工智能時代,教育該怎么變”已成為各方關注焦點。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AI“撞擊”教育,并非摧毀教育,而是倒逼其從“工業(yè)化流水線”轉向“生態(tài)化成長系統(tǒng)”。怎么理解這句話?

唐江澎:縱觀人類教育史,從口傳心授到數(shù)字革命,AI正催生教育模式的第三次躍遷。近300年來,教育實行的是班級授課制,按照標準模式批量化、像工業(yè)化流水線一樣培養(yǎng)人才,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可以為學生提供訂單式的教學服務,大規(guī)模因材施教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生長。以語文教學為例,不少學校語文老師要教兩個班、100多個學生,很難做到對每個學生的作文精批細改。現(xiàn)在可以用AI來輔助:把文章的規(guī)定性要求輸進去,讓AI告訴學生文章該怎樣修改,相當于每個學生都有了一個可以提供量身定制式服務的老師。

半月談記者:現(xiàn)在許多學校已試點將AI融入教學中。但我在采訪時發(fā)現(xiàn),不少老師不知道該怎么用,有的老師在應用時,甚至加重了學生負擔。

唐江澎:過去30多年來,教育信息化技術在以不同的工具形式進入課堂。我發(fā)現(xiàn)一個傾向,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速度和節(jié)奏變得更快了,用于檢測學生學習成績的方式越來越便捷,但學生的負擔也越來越重。面對人工智能,不變沒有未來,亂變沒有當下。要特別提防脫離教育的核心本質,不恰當?shù)厥褂眯畔⒒侄巍?/p>

半月談記者:怎樣叫不恰當使用教育信息化手段?

唐江澎: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叫《聽潮》,你覺得在《聽潮》的學習中,是讓學生通過感受文字,去想象潮聲,還是給學生放嘩嘩的潮聲,哪一個是語文課?

半月談記者:當然是想象的潮聲。

唐江澎:當我們使用AI把《荷塘月色》生成視頻,讓學生去觀賞“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們忘了語文其實是要通過文字來塑造形象的,并不是通過視覺來塑造的,這種教學方式所影響的是學生對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感悟。

幼兒園來了機器人 江漢 攝

半月談記者:現(xiàn)在確實有把什么東西都視覺化的趨勢。

唐江澎:有些東西可以視覺化,但有些東西不該視覺化,所以我強調的是在不該用的時候不能用。

另要提醒的是,人工智能的便捷性可能使學生的負擔進一步加重。比如,過去老師給學生出一套試卷不容易,現(xiàn)在利用AI技術,出試卷、批改、統(tǒng)計很便利。我甚至看到有的學校把每天學生作業(yè)的正確率通過平臺反饋到家長的手機上。這完全是對AI的錯用,AI成了應試的“利器”。我擔心目前大量場景下的AI應用是這樣的。

還要警惕運用AI實現(xiàn)所謂“精準教學”。精準去教那些“有用”的考點。這樣的教學,應試目標精準了,育人目標卻可能偏斜了。

不培養(yǎng)“解題家”,培養(yǎng)“問題解決者”

半月談記者:關于人工智能怎么助力教育,網(wǎng)絡上有很多的文章,相關的政策文件也下發(fā)了。但我接觸的不少校長、老師對人工智能進校園感到不知所措。

唐江澎:專家指點未來,老師關注當下,家長莫名驚慌,學生刷題依舊。這恐怕是當下現(xiàn)狀。其實,學校與一線老師應提供需求場景,以需求牽引技術開發(fā),賦能教育教學。

半月談記者:數(shù)十年來您一直在一線工作,作為一個中學校長,您所在的學校是怎么做的?

唐江澎:過去10年中,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探尋人工智能促進教育變革的歷程,是從對未來的想象起步,一步一步找到走向未來的路徑。在技術上,我們分四步走,從易到難實現(xiàn)“處處有Wi-Fi”“室室觸摸屏”“人人有平板電腦”和“科科云資源”。在2015年推進信息化技術應用時,我們對未來10年有三點基本判斷:一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教學組織結構,不會有顛覆式變化;二是以知識的運用和掌握為主的教學內容取向不會有顛覆性改變;三是以紙筆測試為主的高考模式不會有顛覆性改變。

于是,錫山高級中學在運用人工智能時,把握三個重點趨向進行改變。一是更多應用人工智能賦能個性化教學,大力開發(fā)AI學伴及學程式課程。學生將有更多機會和條件自己決定學什么、怎么學。二是突破單一的刷題與記憶形式,課程設計打破學科壁壘,創(chuàng)新設計基于真實問題情境的任務驅動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三是更多應用由人工智能帶來的數(shù)字化教育場景,為學生提供更靈活、多樣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在具體情境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半月談記者:您認為,未來5年,人工智能在高考中會如何體現(xiàn)?

唐江澎:5年之后,讓學生帶著AI工具進考場,大約是不可能的。但高考題目本身,無論是從它的立意、情境還是設問上,都與沒有AI時的題目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換句話說,盡管考生還是坐在考場上以紙筆方式來測試,但是題庫的設置已經(jīng)重在考察如何使用知識,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

小學生在上科學課 徐昱 攝

培養(yǎng)孩子獲取幸福的能力

半月談記者: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長期以來信奉的“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考好大學-上好專業(yè)-找好工作”的邏輯,似乎越來越不確定能走得通。那面向未來,我們的孩子要學什么樣的知識,養(yǎng)成什么樣的能力?

唐江澎:現(xiàn)如今的AI像電力剛剛出現(xiàn)時那樣,它開啟了人類生活的全新時代。在不確定的時代里,讓每個孩子具有獲取幸福的能力,比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更重要。我以為關鍵在于他要有一個癡迷的愛好、堅韌的持久力。

半月談記者:作為家長,很難去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擇,大多數(shù)孩子可能對手機更感興趣。

唐江澎:對。一個原因是許多人在語數(shù)外化生政史地這些考試科目里,去尋找孩子的興趣點。還有的家長認為,如果孩子的愛好跟學業(yè)成績沒關系,要這種興趣干嘛?但如今的世界,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許許多多新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不應僅僅限于那些考試的科目。我們應更多關注孩子有濃厚興趣的地方,為他們提供合適的課程。

半月談記者:現(xiàn)有的課程體系下,孩子們壓力已經(jīng)非常大了,如果再加其他課程,會不會壓力更大?

唐江澎:學生壓力大的一大原因是我們誤把“全面發(fā)展”當成“全科優(yōu)秀”,現(xiàn)在的學業(yè)測評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可以以“合格”“不合格”來替代具體的分值。目前我們最大的錯誤是把每一次考試的結果都進行排序使用。當生活場景變成單一學習場景,當豐富的人生話題變成一個單調的分數(shù)排序話題時,孩子們的成長快樂又在哪里?所以要改變我們的教育生態(tài),改變整個學校的教育氛圍。

半月談記者:那您覺得改變的重點在哪里?

唐江澎:要改變評價方法。我們需要不斷追問:“全科優(yōu)秀”的學生,與“全科合格+特長突出”的學生,哪一種人更能適應AI時代?更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我們要帶著這個問題前進。就像面對的是一片大海,我們要知道自己是朝著海的方向去不斷行進。作為中學校長,則應更關注通往海邊的路在哪里,還有哪些荊棘必須拔除,然后給孩子創(chuàng)設出一條,或者和孩子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條通往海邊的路。我想,所謂的“牛校”,一定“?!痹谂囵B(yǎng)出了一批有癡迷愛好、突出特長的學生。

半月談記者:您對通往海邊的路是怎么設想的?

唐江澎:一方面要關注AI可能給教學帶來的變化,運用它服務于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另一方面要更加關注超越AI工具性價值、彰顯人高貴品質的特質的培養(yǎng)。2021年,我提出“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yǎng)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yōu)雅生活者”,目前網(wǎng)絡上已經(jīng)有很大點擊量。在AI時代,這個說法同樣不過時。

AI時代,要培養(yǎng)對身體有自信的終身運動者,保持終身運動的習慣,讓孩子對明天永遠懷有積極的期待;培養(yǎng)有情懷的責任擔當者,讓孩子多做家務勞動、多參加公益活動;培養(yǎng)問題解決者,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通過閱讀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閱讀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雅生活者,讓孩子擁有幽默素養(yǎng),心態(tài)平和從容,對世界保有敏銳的感受力。

責任編輯:王亞冉

熱門推薦